关灯
护眼
字体:

卷之十九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九

    河 南 郭 象 注

    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

    外篇秋水第十七

    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泪渚涯#1之问,不辩牛马。

    〔注〕言其广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河,孟津也。泾,通也。泪,岸也。涯,际也。渚,洲也,水中之可居日洲也,大水生於春而旺於秋,素秋阴黑猛盛,多政霖雨,故秋时而水至也。既而凡百川谷,皆灌注黄河,通流盈满,其水甚大,涯崖旷阔,洲渚迢遥,遂使隔水远看,不辫牛之与马也。

    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

    〔疏〕何伯,河神也,姓冯,名夷,华阴潼堤乡人,得水仙之道。河既旷大,故欣然惧喜,谓天下荣华盛美,尽在己身。

    顺流而东行,至於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,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日:野语有之日,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,我之谓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北海,今莱州是。望洋,不分明也。水日相映,故望洋也。若,海神也。河伯泌流东行,至于大海,聊复顾陌,不见水之端涯,方始回旋面目,高视海若,仍慨然发叹,托之野语。而百是万之一,诚未足以自多,遂为无如己者,即河伯之谓也。此乃鄙里之谈,未为通论耳。

   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;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於子之门则始矣,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。

    〔注〕知其小而不能自大,则理分有素,跋尚之情无为乎其问。

    〔疏〕方,犹道也。世人皆以仲尼删定《六经》为多闻博识,伯夷让国清康,其义可重。复有通人达士,议论高谈,以伯夷之义为轻,仲尼之闻为寡,即河伯尝闻,窃未之信。今见大海之宏博,浩汗难穷,方觉昔之所闻,谅不虚矣。河伯'不至海若之门,於事大成危殆。既而所见狭劣,则长被嗤笑於大道之家。

    北海若曰:井蛙#2不可以语於海者,拘於墟#3也;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,笃於时也;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,东於教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物之所生而安者,趣各有极。

    〔疏〕海若知河伯之狭劣,举三物以譬之。夫坎井之蛙,闻大海无风而洪波百尺,叉不肯信者,为拘於墟域也。夏生之虫,至秋便死,闻玄冬之时,水结为冰,雨凝成霰,铃不肯信者,心厚於夏时也。曲见之士,偏执之人,闻说虚通至道,绝圣弃智,大毫末而小太山,寿殇子而夭彭祖,而必不信者,为束缚於名教故也。而河伯不至洪川,未逢海若,自矜为大,其义亦然。

    今尔出於涯埃,观於大海,乃知尔丑,尔将可与语大理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以其知分,故可与言理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河伯驾水乘流,超於涯泪之表,适逢海若,仍於澎海之中,详观大壑之无穷,方鄙小河之陋劣。既悟所居之有限,故可语大理之虚通也哉。

    天下之水,莫大於海,万川归之,不知何时止而不盈;尾闻泄之,不知何时,已而不虚;春秋不变,水旱不知。此其过江河之流,不可为量数。

    〔疏〕尾闲者,泄海水之所也;在碧海之东,其处有石,阔四万里,厚四万里,居百川之下尾而为闲族,故曰尾闲。海水沃着即焦,亦名沃焦也。《山海经》云,羿射九日,落为沃焦。此言迂诞,今不详载。春雨少而秋雨多,尧遭水而汤遭旱。故海之为物也,万川归之而不盈,沃焦泻之而不虚,春秋不变其多少,水旱不知其增喊。论其大也远过江海#4之流,优劣悬殊岂可语其量数也。

    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,自以比形於#5天地而受气於阴阳,吾在#6天地之问,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,方存乎见少,又奚以自多。

    〔注〕穷百川之量而县於河,河县於海,海县於天地,则各有量也。.此发.辞气者,有似乎观大可以明小,寻其意则不然。夫世之所息者,不夷也,故体大者快#7然谓小者为无余,质小者块然谓大者为至足,是以上下夸趺,俯仰自失,此乃生民之所惑也。惑者求正,正之者莫若先极其差而因其所谓。所谓大者至足也,故秋毫无以累乎天地矣;所谓小者无余也,故天地无以过乎秋毫矣;然后惑者有由而反,各知其极,物安其分,逍遥者用其本步而游乎自得之场矣。此庄子之所以发德音也。若如惑者之说,转以小大相价,则相倾者无穷矣。若夫睹大而不安其小,视小而自以为多,将奔驰於胜负之境而助天民之矜夸,岂达乎庄生之旨哉。

    〔疏〕存,在也。奚,何也。夫覆载万物,莫大於天地;布界生化,莫大於阴阳也。是以海若比形於天地,则无等级以寄,言受黑於阴阳,则是阴阳象之一物也。故托诸物以为譬,犹小木石之在太山乎,而海若於天理在乎寡少,物各有量,亦何足以自多。

    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问也,不似晷空之在大泽乎?计中国之在海内,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?

    〔疏〕寻空#8,蚁穴也。梯,草似牌而米甚细小也。中国,九州也。夫四海在天地之问,九州居四海之内,岂不似蚁孔之居大泽,梯米之在大仓乎,言其大小优劣有如此之悬也。

    号物之数谓之万,人处一焉;人卒九州,谷食之所生,舟车之所通,人处一焉;此其比万物也,不似毫末之在於马体乎?

    〔注〕小大之辫,各有阶级,不可相跋。

    〔疏〕号,名号也。卒,众也。夫物之数不止於万,而世问语便,多称万物,人是万数中之一物也,中国九州,人众聚集,百谷所生,舟车来往,在其万数,亦处一焉。然以人比之万物,九州方之宇宙,亦无异乎一毫之在马体,曾何足以介怀也。

    五帝之所连#9,二王之所争,仁人之所忧,任士之所劳,尽此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不出乎一域。

    〔疏〕五帝连接而揖让,三王兴师而争夺,七人殷忧於社稷,任士劬劳於职务,四者虽事业不同,俱理尽於毫末也。

    伯夷辞之以为名,仲尼语之以为博,此其自多也,不似尔向之自多於水乎?

    〔注〕物有定域,虽至知不能出焉。故起大小之差,将以申明至理之无辫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伯夷让五等以成名,仲尼论《六经》以为博,用斯.轻物,持此自多,亦何异乎向之河伯自多於水。此通合前喻,并覆释前少仲尼之闻,轻伯夷之义也。

    河伯曰: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#10末,可乎?

    〔疏〕夫形之大者,无过天地,质之小者,莫先毫末;故举大极#11小,以明禀分有差。河伯呈己所知,询於海若。又解:若以自足为大,吾可大於两仪;若以无余为小,吾可小於毫末。□河伯既其领悟,故物我均齐所以迷己解心,询其可不也已。

    北海若曰:否。夫物,量无穷,

    〔注〕物物各有量。

    〔疏〕既领所疑,答云不可。夫物之器量,禀分不同,随其所受,各得称适,而千差万别#12,品类无穷,称适之处,无大无小,岂得率其所知,抑以为定。

    时无止,

    〔注〕死与生皆时行。

    〔疏〕新新不住。

    分无常,

    〔注〕得与失皆分。

    〔疏〕所禀分命,随时变易。

    终始无故。

    〔注〕日新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虽复终而复始,而未尝不新也。

    是故大知观於远近,故小而不寡,

    〔注〕各自足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下释量无穷也。以大圣之知,观於远理,察於近事,故毫末虽小,当体自足,无所寡少也。

    大而不多,

    〔注〕亦无余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天地虽大,当体无余,故未足以自多也。不多则无夸,不寡则息企也。

    知量无穷;

    〔注〕览而观之,知远近大小之物各有量。

    〔疏〕以大人之知,知於物之器量,大小虽异,各称其情,名不同,故无穷也。此结前物量无穷也。

    证局今故,

    〔注〕舞,明也。今故,犹古今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下释时无止义也。舞,明也。既知小大,非小大,则证明古今无古今也。

    故遥而不闷,

    〔注〕遥,长也。

    攘而不歧,

    〔注〕攘,犹短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遥,长也。攘,短也。既知古今无古今,则知寿夭。无寿夭是故年命延长,终不厌生而忆问;禀龄夭促,亦不欣企於遐寿;随变任化,未始非吾。

    知时无止;

    〔注〕证明古今,知变化之不止於死生也,故不以长而忆问,短故为跋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结前时无止义也。

    察乎盈虚,故得而不喜,失而不忧,

    〔疏〕此下释分无常义也。夫天道既有盈虚,人事宁无得丧。是以观乎盈虚之变,达乎得丧之理,故傥然而得,时也,不足为欣;偶尔而失,命也,不足为戚也。

    知分之无常也;

    〔注〕察其一盈一虚,则知分之不常於得也,故能忘其忧喜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结前分无常义也。

    明乎坦涂,

    〔注〕死生者,日新之正道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下释终始无故义也。坦,平也。途,道也。不以死为死,不以生为生,死生无隔故。明乎坦然平等之大道者如此。

    故生而不悦,死而不祸,

    〔疏〕夫明乎坦然之道者,生#13也不足以为欣悦,其死也不足以为祸败。达死生之不二,何忧乐之可论乎。

    知终始之不可故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明终始之日新也,则知故之不可执而留矣,是以涉日新而不愕,舍故而不惊,死生之化若一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结前终始无故义。

    计人之所知,不若其所不知;

    〔注〕所知各有限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强知者乖真,不知者会道。以此计,当故不如也。

    其生之时,不若未生之时;

    〔注〕生时各有年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未生之时,无喜所以无忧;既生之后,有爱所以有憎。

    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,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莫若安於所受之分而已。

    〔疏〕至小,智也;至大,境也。夫以有限之小智,求无穷之大境,而无穷之境未周,有限之知已丧,是故终身迷乱,返本无由,丧己企物而不自得也。

    由此观之,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。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。

    〔注〕以小求大,理终不得,各安其分,则大小俱足矣。若毫末不求天地之功,则周身之余,皆为弃物;天地不见大於秋毫,则顾其形象,裁自足耳;将何以知细之定细,大之定大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物之禀分,各自不同,大小虽殊而咸得称适。若以小企大,则迷乱失性,各安其分,则逍遥一也。故毫末虽小,性之可以称大;二仪虽大,无余可以称小。由此观之,至小之倪,何铃定在於毫末,至大之域,岂犹理穷於天地。

    河伯曰:世之议者皆曰:至精无形,至大不可围。是信情乎?

    〔疏〕信,实也。世俗议论,未辩是非,弃言至精细者无复形质,至旷大者不可围绕。未知此理情智虚实。河伯未达,故有此疑也。

    北海若曰:夫自细视大者不尽,自大视细者不明。

    〔注〕目之所见有常极,不能无穷也,故於大则有所不尽,於细则有所不明,直是目之所不逮耳。精与大皆非无也,庸诅知无形而不可围者哉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以细小之形视於旷大之物者,铃不尽其宏远,故谓之不可围。又以旷大之物观於细小之形者,叉不晓了分明,故谓之无形质。此并未出於有境,岂是至无之义哉。

    夫精,小之微也;坪,大之殷也;故异便#14。

    〔注〕大小异,故所便不得同。

    〔疏〕精,微小也。终,殷大也。欲明小中之小,大中之大,禀气虽异,并不离有形#15,天机自张,各有宜便也。

    此势之有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若无形而不可围,则无此异便之势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大小既异,宜便亦殊,故知此势未超於有之已。

    夫精粗者,期於有形者也;

    〔注〕有精粗矣,故不得无形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言及精粗者,铃期限於形名之域,而未能超於言象之表也。

    无形者,数之所不能分也;不可围者,数之所不能穷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无形不可围者,道也。至道深玄,绝於心色,故不可以名数分别,亦不可以数量穷尽。

    可以言论者,物之粗也;可以意致者,物之精也;言之所不能论,意之所不能察致者,不期精粗焉。

    〔注〕唯无而已,何精粗之有哉。夫言意者有也,而所言所意者无也,故求之於言意之表,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,而后至焉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可以言辫论说者,有物之粗法也;可以心意致得者,有物之精细也;而神。所不能言,圣心不#16能察者,妙理也。爻求之於言意之表,岂期叉於精粗#17之问乎。

    是故大人之行,不出乎害人#18,

    〔注〕大人者,无意而在天行也,举足而投诸吉地,岂出害人之涂哉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大人应物,譬彼天行,运而无心,故投诸吉地,出言利物,终不害人也。

    不多仁恩;

    〔注〕无害而不自多其恩。

    〔疏〕慈泽类乎春阳,而不多褊行恩惠也。

    动不为利,

    〔疏〕应理而动,而理自无害。

    〔疏〕应机而动,不域心以利物。

    不贱门隶;

    〔注〕任其所能而位当於斯耳,非由贱之故措之斯职。

    〔疏〕混荣辱,一穷通,故守门仆隶,不以为贱也。

    货财弗争,

    〔注〕各使分定。

    〔疏〕寡欲知足,守分不食,故於彼货财,曾无争竞也。

    不多辞让;

    〔注〕适中而已。

    〔疏〕率性谦和,用拾随物,终不矫情,饰辞多让。

    事焉不借人,

    〔注〕各使自任。

    〔疏〕愚智率性,工拙袭情,终不假借於人,分外求务。

    不多食乎力,

    〔注〕足而已,

    〔疏〕食於分内,充足而已,不多食求,疲劳心力。

    不贱贪污;

    〔注〕理自无欲。

    〔疏〕体达玄道,故无情欲,非关苟贵清康,贱於食污。

    行殊乎俗,

    〔注〕己独无可无不可,所以与俗殊。

    〔疏〕和光同尘,无可不可,而在染不染,故行殊乎俗也。

    不多辟异;

    〔注〕任理而自殊也#19。

    〔疏〕居正体道,故不多邪僻,而大顺群生,故曾无乖异也。

    为在从众,

    〔注〕从众之所为。〔疏〕至人无心,未曾专己,故几厥施为,务在从众也。

    不贱佞诸;

    〔注〕自然正直。

    〔疏〕素性忠贞,不履左道,非鄙贱佞馅而后正直也。

    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,戮耻不足以为辱;

    〔注〕外事不接#20於心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高官重禄,世以为荣;刑戮黜落,世以为耻。既而体荣枯之非我,远通塞之有时,寄来不足以劝励,寄去不足以羞辱也。

    知是非之不可为分,细大之不可为倪。

    〔注〕故玄同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各执是非,故是非不可为定分,互为大小,故细大何得有倪限;即天地毫末之谓乎。

    闻曰:道人不闻,

    〔注〕任物而物性自通,则功名归物矣,故不闻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体道圣人,和光韬晦,推功於物,无功名之可闻。寓诸他人,故称闻曰。

    至德不得,

    〔注〕得者,生於失也;物各无失,则得名去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得者,不丧之名也。而造极之人,均於得丧,既无所丧,亦无所得。故《老经》云,上德不德。

    大人无己。

    〔注〕任物而已。

    〔疏〕大圣之人,有感斯应,方圆任物,故无己也。

    约分之至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约之以至其分,故冥也,夫唯极乎无形而不可围者为然。

    〔疏〕约,依也。分,限也。夫大人利物,抑乃多涂,要切而言,莫先依分,若视目所见,听耳所闻,知止所知,而限於分内者,斯德之至者也。

    河伯曰:若物之外,若物之内,恶至而倪贵贱?恶至而倪小大?

    〔疏〕若物之外,若物之内,谓物性分之内外也。恶,何也。言贵贱之分,小大之倪,为在物性之中,为在生分之外,至何处所而有此耶?河伯未达其源,故致斯请也。

    北海若曰:以道观之,物无贵贱;

    〔注〕各自足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道者,虚通之妙理;物者,质碍之赢事。而以赢观妙,故有大小,以妙观赢,故无贵贱。

    以物观之,自贵而相贱;

    〔注〕此区区者,乃道之所错综而齐之#21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物情倒置,迷惑是非,皆欲贵己而贱他,他亦自贵而贱彼,彼此怀惑,故言相也。

    以俗观之,贵贱不在已。

    〔注〕斯所谓倒置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荣华戮耻,事出傥来,而流俗之徒,妄生欣惑#22。是以寄来为贵,得之所以为宠;寄去为贱,失之所以为辱;斯乃宠辱由乎外物,岂贵贱在乎己哉。

    以差观之,因其所大而大之,则万物莫不大;因其所小而小之,则万物莫不小;知天地之为梯米也,知毫末之为丘山也,则差数观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所大者,足也;所小者,无余也。故因其性足以名大,则毫末丘山不得异其名;因其无余以称小,则天地梯米无所殊其称。若未观差而不由斯道,则差数相加,几微相倾,不可胜察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差,别也。夫以自足为大,则毫末之与丘山,均其大矣;以无余为小,则天地之与梯米,均其小矣。是以因毫末#23为大,则万物莫不大矣,因天地以为小,则万物莫不小矣。故虽千差万降,数量不同,而以此观之,则理可见。

    以功观之,因其所有而有之,则万物莫不有;因其所无而无之,则万物莫不无;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,则功分定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,而彼我皆欲自为,斯东西之相反也。然彼我相与为唇齿#24,者未尝相为,而唇亡则齿寒。故彼之自为,济我之功弘矣,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者也,故因其自为而无其功,则天下之功莫不皆无矣;因其不可相无而有其功,则天下之功莫不皆有矣。若乃忘其自为之功而思夫相为之惠,惠之愈勤而伪薄滋甚,天下失业而情性澜漫矣,故其功分无时可定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东西异方,其义相反也,而非东无以立西,斯不可以相无者也。若近取诸身者,眼见耳听,手捉脚行,五脏六腑,四肢百体,各有功能,咸禀定分,岂眼为耳视而脚为手行哉?相为之功,於斯喊矣。此是因其所无而无之,则万物莫不无也。然足不行则四肢为之委顿,目不视则百体为之否塞,而所司各用,无心相为,济彼之功,自然成矣,斯因其所有而有之,则万物莫不有也。以此观之,则功用有矣,分各定矣。若乃忘其自为之功而思夫相为之惠,则彼我失性而是非壳乱也,岂庄生之意哉。

    以趣观之,因其所然而然之,则万物莫不然;因其所非而非之,则万物莫不非;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,则趣操睹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皆自然,故无不然;物皆相非,故无不非。无不非,则无然矣;无不然,则无非矣。无然无非者,尧也;有然有非者,桀也。然此二君,各受天素,不能相为,故因尧桀以观天下之趣操,其不能相为也可见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然,犹是也。夫物皆自是,故无不是;物皆相非,故无不非。无不非,则天下无是矣;无不是,则天下无非矣。故以物情趣而观之,因其自是,则万物莫不是;因其相非,则万物莫不非矣。天下之极相反者,尧桀也,故举尧桀之二君以明是非之两义。故尧以无为为是,有欲为非;桀以无为为非,有欲为是;故日知尧桀之自然相非。因此而言,则天下万物情趣志操,可以见之矣。

    昔者尧舜让而帝,之呛让而绝;

    〔疏〕夫帝王异代,争让殊时。既而尧知天命有归,故禅於舜;舜知历祚将改,又让於禹。唐虞是五帝之数,故日让而帝也。子之,燕相子之也。呛,燕王名也。子之,即苏秦之女婿也。秦弟苏代,从齐使燕,以尧让许由故事说燕王呛,令让位与子之,子之遂受。国人恨其受让,皆不服子之,三年国乱。齐宣王用苏代计,兴兵伐燕,於是杀燕王呛於郊,斩子之於朝,以绝燕国。岂非效尧舜之陈迩而祸至於此乎。

    汤武争而王,白公争而灭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顺天应人而受天下者,其进则争让之迸也。寻其进者,失其所以迸矣,故绝灭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殷汤伐桀,周武克纣,此之二君,皆受天命,故致六合清泰,万国来朝,是以时继三王,故云争而王也。而时须干戈,应以汤武,时须揖让,应以尧舜。故千变万化,接物随时,让争之进,不可执留也。白公名胜,楚平王之孙,太子建之子也,平王用费无忌之言,纳秦女而疏太子,太子奔郑,取郑女而生胜。太傅伍奢被杀,子胥奔吴,胜从奔吴,与胥耕於野。楚令尹子西迎胜归国,封於白邑,僭号称公。胜以郑人杀父,请兵报伟,频请不允,遂起兵反,楚遣叶公子高伐而灭之,故日白公争而灭。

    由此观之,争让之礼,尧桀之行,贵贱有时,未可以为常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争让,文武也。尧桀,是非也。若经纬天地,贱武而贵文;若克定祸乱,则贱文而贵武。是以文武之道,贵贱有时,而是非之行,亦用拾何定。故争让之礼,於尧舜汤武之时则贵,於之呛白公时则贱,不可常也。

    梁丽可以冲城,而不可以窒穴,言殊器也;

    〔疏〕梁,屋梁也,丽,屋栋也。冲,击也,窒,塞也。言梁栋大,可用作攻击城隍,不可用塞於鼠穴,言其器用大小不同之也。

    骐骥驿骊,一日而驰千里,捕鼠不如狸狂,言殊技也;

    〔疏〕骐骥驿馏,并古之良马也。捕,捉也。狸牲,野猫也。夫良马骏足,日驰千里,而捕捉小鼠,不及狸狂。是侠艺不同,不可一药而取者也。

    鸱鸺夜撮蛋,察毫末,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,言殊性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就其殊而任之,则万物莫不当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鸱,鸺鹠也,亦名只狐,是土臬之类也。昼则眼合,夜则目明,故夜能撮捉蚤虱,察视秋毫之末,昼出瞋张其目,不见丘山之形,是知物性不同,岂直鹊鹊而已。故随其性而安之,则物无不当也。

    故曰,盖师是而无非,师治而无乱乎?是未明天地之理,万物之情者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天地之理,万物之情,以得我为是,失我为非,适性为治,失和为乱。然物无定极,我无常适,殊性异便,是非无主。若以我之所是,则彼不得非,此知我而不见彼者耳。故以道观者,於是非无当也,付之天地#25,恣之两行,则殊方异类,同焉皆得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盖,不尽之辞也,师,犹师心也。夫物各师其域#26心,妄为偏执,将己为是,不知他以为非,将我为治,不知物以为乱;故师心为是,不见己上有非;师心为治,谓言我身无乱。岂知治乱同原#27,是非无主。故治乱同源者,天地之理也;是非无主者,万物之情也。合於斯趣,故言未明也。

    是犹师天而无地,师阴而无阳,其不可行明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天地阴阳,相对而有。若使有天无地,则万物不成;有阴无阳,则苍生不立。是知师是而无非,师治而无乱者,叉不可行明矣。

    然且语而不舍,非愚则诬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天地阴阳,对生也;是非治乱,互有也;将奚去哉?

    〔疏〕若夫师是而无非,师天而无地,语及於此而不拾於口者,若非至愚之人,则是故为诬罔。

    帝王殊禅,三代殊继。差其时,逆其俗者,谓之篡#28夫;

    〔疏〕帝,五帝也。王,三王。三代,夏殷周。禅,授也。继,续也。或宗族相承,或让与他姓,故言殊禅也。或父子相继,或兴兵篡弒,故言殊继也。或迟速差互,不合天时;或氓俗未归,逆於人事。是以之呛纂尧舜以绝嗣,白公效汤武以灭身,如此之流,谓之篡夺也。

    当其时,顺其俗者,谓之义之徒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干戈揖让,事逵不同,用拾有时,不可常执。至如汤武兴兵,唐虞揖让,上符天道,下合人心,如此之徒,谓之为义也。

    默默乎河伯。汝恶知贵贱之门,小大之家。

    〔注〕俗之所贵,有时而贱;物之所大,世或小之。故顺物之进,不得不殊,斯五帝三王之所以不同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河伯未能会理,故海若诃使忘言,默默莫声,幸勿辞费也。夫小大无主,贵贱无门,物情颠倒,妄为臧否。故汝於何推逐而知贵贱小大之家门乎?言其不知也。

    河伯曰:然则我何为乎,何不为乎?吾辞受趣舍,吾终奈何?

    〔疏〕奈何,犹如何也。河伯虽领高义,而未达旨归,故更请次疑,迟闻解释。我欲处涉人世,摄卫修道,於何事而可为乎?於何事而不可为乎?及辞让受纳,进趣退舍,众诸物务,其事云何?愿垂告诲,终身奉遵。

    北海若曰:以道观之,何贵何贱,是谓反衍;

    〔注〕贵贱之道,反覆相寻。

    〔疏〕反衍,犹反覆也。夫贵贱者,生乎妄执也。今以虚通之理照之,则贵者反贱而贱者复贵,故谓之反衍也。

    无拘而志,与道大赛。

    〔注〕自拘执则不夷於道。

    〔疏〕而,汝也。夫修道之人#29,应须放任,而汝乃拘执心志,矜而持之,故与虚通之理赛而不夷之也。

    何少何多,是谓谢施;

    〔注〕随其分,故所施无常。

    〔疏〕谢,代也。施,用也。夫物或聚少以成多,或散多以为少,故施张代谢,无常定耳。

    无一而行,与道参差。

    〔注〕不能随变,则不齐於道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代谢施用,多少适时,随机变化,故能齐物。若执一为行,则与理不冥者也。

    严乎若国之有君,其无私德;

    〔注〕公当而已。

    〔疏〕体道之士,望之俨然,端拱万乘,楷模於物,群彼万国,宗仰一君,亭毒黎元,铃无私德。

    县县乎若祭之有社,其无私福;

    〔注〕天下之所同求。

    〔疏〕县丝,赊长之貌也。若众人之祭社稷,而社稷无私福於人也。

    泛泛#30乎其若四方之无穷,其无所珍域。

    〔注〕泛泛然无所在。

    〔疏〕泛泛,普褊之貌也。夫至人立志,周普无偏,接济群生,泛爱平等。譬东西南北,旷远无穷,量若虚空,岂有吵界限域也。

    兼怀万物,其孰承翼?

    〔注〕掩御群生,反之分内而平往者也,岂扶疏而承翼哉。

    〔疏〕怀,藏也。孰,谁也。言大圣慈悲,兼怀庶品,平往而已,终无偏爱,谁复有心拯救接承扶翼也。

    是谓无方。

    〔注〕无方,故能以方物为方。

    〔疏〕譬彼明镜,方兹幽谷,逗机百变,无定一方也。

    万物一齐,孰短孰长?

    〔注〕莫不皆足。

    〔疏〕万物参差,亭毒唯一,兔鹤长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