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实字卷之二 指示代字二之六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。前节所引司马相如传与秦楚之际月表序可参观,则知「如彼」「若斯」亦间用也。

    [760]书大诰:王曰:‘尔惟旧人,尔丕克远省,尔知宁王若勤哉!’————「若勤」者,「若此勤」也。但曰「若」者,省文也。

    [761]孟梁上: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。————犹云「以如此所为,求如此所欲」也。

    [762]史礼书:人苟生之为见,若者必死,苟利之为见,若者必害。————索隐云:‘人苟以贪生为见,不能见危致命,如此者必刑戮及身也。’

    [763]汉贾谊传:顽顿亡耻,奊诟亡节,廉耻不立,且不自好,苟若而可。————「苟若而可」者,言「苟且如此而即可」也。

    ①【2.2.7】节论指名代字,「是」「此」之外有「斯」「兹」而无「若」。

    ② 杨云:此「夫」字无所指,乃连字,非代字也。马氏以为起词,大误。今案:此「夫」亦可认为语气助词。

    【2.5.3】约指代字又分两种:一,后乎名、代诸字而以之重指者,则与所指名、代之字同次,盖重指者必与所指相同也。二,后乎名、代诸字而为其分子者,则常在正次,盖分子正次,分母偏次,乃约分之例也。凡约指代字之在宾次者,必先所宾焉。

    【2.5.3.1】重指名代诸字者:皆、尽、悉、遍、都、咸、一、两、具。

    [764]孟告下:人皆可以为尧舜,有诸?————「人」名也,「皆」约指代字,后乎名而重指之,同在主次,而为「可」之起词。

    [765]孟尽下:众皆悦之。————「众」字亦约指代字也,「皆」重指之。余与上同。

    [766]左哀十六:王与二卿士,皆五百人当之,则可矣。————「王与二卿士」诸名,后以「皆」字,同在宾次,而为「当」字止词,今先置焉。

    [767]汉叔孙通传:诸言盗罢之。————「诸言盗者」接读代字也,「皆」字后之,同在宾次,而为「罢」字止词。

    [768]史匈奴列传: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。————「皆」字重指以前两名,同在主次。

    [769]韩新修滕王阁记:公至之日,皆罢行之。————「皆」字重指以前上文,而为「罢」字止词。

    [770]史封禅书:泾渭皆非大川,以近咸阳,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。————「泾」「渭」两水名,「皆」字与「尽」字重指焉,而与之同次。

    [771]汉高帝纪:余悉除去秦法,吏民皆按堵如故。————「悉」字重指「余」字,而而两字皆「除去」之止词,故先置焉,犹云「其余秦法尽除去焉。」「字」皆重指「吏民」两字。

    [772]韩圬者传:其它所以养生之具,皆待人力而后完也,吾皆赖之。然人不可遍为,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。————第一「皆」字重指「具」字,并在主次。以后「皆」字与「遍」字,亦指「养生之具」,同在宾次而皆先焉。

    [773]韩新修滕王阁记:洪江饶虔吉信抚袁,悉属治所。————「悉」字总指上八府也。

    [774]韩淮西事宜状:据行营所追人额,器械弓矢一物已上,悉送行营充给。————「悉」者,重指「一物已上之器械弓矢」也,亦即「送」字止词而先置焉。

    [775]韩许国公神碑:悉有其舅司徒之兵与地。————「悉」者重指下文之「兵与地」也,今先于「有」字,所谓先其所宾也。

    [776]汉贾谊传: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,难遍以疏举。————「遍」字重指前读,而为「疏举」止词,今先置者,先所宾也。

    [777]史平准书:置平准于京师,都受天下委输。————「都」字重指委输之物,故在宾次,而先于「受」字者,先所宾也。

    [778]韩答崔立之书:若都不可得……————「都」字亦重指上文之事。

    [779]韩科斗书后: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,取信来世者,咸归韩氏。————「咸」,皆也,解与前同。

    [780]史曹相国世家:举事无所变更,一遵萧何约束。————「一」字,皆也,悉也,犹云「悉遵萧何所约束者」。

    [781]韩高闲上人序:可喜可愕,一寓于书。————犹云「凡可喜可愕之事尽寓于书」也。

    [782]赵策: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,是臣之所以为大王原也。————「两」字重指上文,位于宾次而先焉。

    [783]史萧相国世家:以何具得秦图书也。————「具」字重指「图书」,言所得无遗也,先于「得」字者,先所宾也。

    以上所引约指代字与所指同次者。

    【2.5.3.2】为名代诸字之分子者:莫、或、多、无、有。

    [784]孟梁上:晋国,天下莫强焉。————犹云「天下之国无强于晋国者。」

    [785]左成十六:各顾其后,莫有斗心。————「莫」者,无人也。

    [786]史项羽本纪: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,莫敢纵兵。————「莫」者,十余壁之中无一军也。

    [787]汉叔孙通传:尽问诸生,诸生或言反,或言盗。————「或」者,指上诸生中有其人也。①

    [788]孟梁下:诸侯多谋伐寡人者。————犹云「诸侯之中多有谋伐寡人者。」「多」字正次,「诸侯」偏次,犹分子与分母然。

    [789]史平准书:商贾以币之变,多积货逐利。————「多」者,指商贾中有多人也。

    [790]史张耳陈余列传: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者,以故得脱出。————「多」者,赵人中有多人也。

    [791]汉东方朔传: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。————「多」者,四方士中有多人也。

    [792]韩送杨少尹序:道路观者,多叹息泣下,共言其贤。————「多」者,观者中不止一人也。

    [793]汉高帝纪:相人多矣,无如季相。————「无」者,于所相多人之中无人如季相者。

    [794]史淮阴侯列传: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。————「无」者,项王所过之处,无一处不为所残灭也。②

    [795]汉贾山传:雷霆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。————犹云「雷霆所击之物无一物不为摧折」也。

    [796]孟告下:二王我将有所遇焉。————「有」者,二王中有一也。

    以上所引约指代字皆为分子者。

    ○1「或」字,马氏有三种不同的说法:此处说是约指代字,【6.1.4】节说是状字,【8.2.4.1】节说是承接连字。

    ○2【5.7】节说「无」是动字。此处说是代字,非。

    【2.5.3.3】又等字用于平列诸名之后,以概夫同类而未列者,诸字则先于同类诸名,且可先乎一读者,凡皆用为统括之辞耳。

    等。

    [797]史萧相国世家:今虽亡曹参等百数,何缺于汉?————「等」字后于「曹参」本名,犹云「凡与曹参相似之人」也。

    [798]又魏其传: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。————「等」者,非魏其一人,故言「等」以括之。

    [799]又酷吏列传:天下所少,宁贾姬等乎?————「等」者,贾姬之类也。

    [800]又萧相国世家:臣等身披坚执锐,多者百余战,少者数十合。————「等」者,不止「臣」一人也。

    [801]韩为人求荐书:如某等比。————解同上。

    诸。

    [802]史封禅书:至如八神诸明年凡山他名祠,行过则祠,行去则已。————「诸」字统指之辞,举「明年凡山」以统其余也。此「诸」字置先于名。

    [803]又:泾渭皆非大川,以近咸阳,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。————「诸」字亦先于名,「加」者,即上文诸祠所加之异数也。

    [804]又匈奴列传:诸引弓之民,并为一家。————「诸」字同上。

    [805]汉宣帝纪:自今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,勿繇事。————「诸」字先于一读,犹云「凡人之有大父母与父母丧者可免役」也。

    [806]史叔孙通传:诸言盗者皆罢之。————解同上。

    [807]又魏其列传: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,不欲加礼,必陵之。————犹云「贵戚中凡有势而在己之右者,不礼焉而必陵之。」

    [808]又:诸所与交通,无非豪桀大猾。————「诸」字同上,幷弁于读,犹云「诸所与交通者。」

    【2.5.3.4】至凡、虑与大凡、大抵、大要、大归以及亡虑、都计诸字,皆用以为总括之辞,亦可列诸约指代字。

    凡。

    [809]诗小雅常棣: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

    [810]孟告上:原凡同类者,举相似也。

    [811]史陆贾传: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,凡着十二篇。————「凡」字三句,法各异而如说文所云‘为最括之词’者一也。

    [812]又高帝本纪:凡吾所以来,为父老除害,非有所侵暴,毋恐。————此「凡」字亦总括之意,先置。

    [813]汉万石君传:于是景帝曰:‘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,人臣尊宠,乃举集其门。’凡号奋为万石君。————此「凡」字乃合计之也。犹云「五各二千石,合计为万石」也。

    [814]韩上于相公书:自幕府至邓之北境,凡五百余里,自庚子至甲辰,凡五日。 ————两「凡」字亦合计之意。

    [815]又伯夷颂:今世之所谓者,一凡人誉之,则自以为有余,一凡人沮之,则自以为不足。————「凡人」者,常人也,不在此例。

    [816]荀子荣辱:故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,伤人之言,深于矛戟。故薄薄之地,不得履之,非地不安也,危足无所履者,凡言在也。————「凡」者,皆也,举也,谓祸福皆在于言也。

    虑。

    [817]汉书贾谊传最习用: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。

    [818]又:一二指搐,身虑亡聊。

    [819]又:逐利不耳,虑非顾行也。

    [820]又:至于俗流失,世壤败,因恬而不知怪,虑不动于耳目,以为是适然耳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诸「虑」字,师古皆训为「念虑」之「虑」,似未是。①经生家解作「率辞」,犹云「大率」也。

    [821]荀子议兵: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,无礼义忠信焉,虑率用赏庆刑罚埶诈,险阨其下,获其功用而已矣。————「虑率」二字,重言也。古书多有迭用两字同意者,高邮以「焉虑」连读,解作「亡虑」者,未免牵合。不知「无」字后大率煞以「焉」字,见后。②

    古人以「凡」「虑」等字单用,不足以见总括之意,于是加以「大」字,冠以「亡」字,而「大抵」「大要」「大归」亦寝用矣。

    大凡、大率、大抵等。

    [822]史吴世家: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。————「大凡」者,总计之也。

    [823]又平准书: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。————「大率」者,「大概」之意。

    [824]又礼书:至于高祖,光有四海,叔孙通颇有所增益灭损,大抵皆袭秦故。————「大抵」者,亦辜较而概之之词。

    [825]汉礼乐志:大氏皆因秦旧事焉。————「抵」「氏」同字。

    [826]又王莽传:大归言莽当代汉有天下云。

    [827]又陈万年传:具晓所言,大要教咸讇也。————「归」是收束之所,「要」是总括之区,与上引「抵」字亦所止之处,皆同义也。

    [828]又食货志:天下大氏无虑皆铸金钱矣。————「大氏」「无虑」与「皆」字,三语同义。由是而

    [829]孟子滕文公上:此其大略也。

    [830]史记货殖传:此其大较也。

    [831]又:大体如此矣。

    [832]后汉袁术传:天命符验可得而见,未可得而言也。然大致受大福者归于信顺乎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所谓「大略」「大较」「大体」「大致」,为表词、为起词者,并是「大概」「大都」「大凡」「大段」总括之意。

    [833]史记荆燕世家:臣观诸侯王邸第百余,皆高祖一切功臣。

    [834]汉书平帝纪:吏在位二百石以上,一切满秩如眞。

    [835]又路温舒传:偷为一切。

    [836]又闭侯王表:秦据埶胜之地,骋狙诈之兵,蚕食山东,壹切取胜。

    [837]又张敞传:偷长曰:‘今一旦召诣府,恐诸偷惊骇,愿壹切受署。’

    [838]礼大学: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————朱注云:‘「壹是」,一切也。’诸所引「一切」,索隐解作「一例同时」者,师古解为‘权时之事,如刀切物,苟取整齐,不顾长短纵横’者,亦有解作「权宜之辞」者。愚案:「一切」者,亦约计辜较之意,其用法与约指代字相似,故附识焉。

    ○1章云:‘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’,师古曰:‘「虑」,大计也。’‘虑非顾行也’,师古曰:‘念虑之中,非顾行之善恶也’。非皆训为「念虑」之「虑」。

    ○2高邮指王引之。章云:王氏经传释词引荀子议兵篇曰:‘「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,无礼义忠信,焉虑率用赏庆刑罚埶诈,险阨其下,获其功用而已矣。」言无礼义忠信以接下,乃虑率用赏庆刑罚埶诈而已也。’杨倞注曰:‘「焉虑」「无虑」,犹言「大凡」也。’「焉」犹「乃」也,「虑」「率」,皆谓「大凡」也。

    【2.5.4】互指代字,必合动字,以明其互为宾主也。盖动字之行,有施有受,施者为主,而受者为宾,故有宾、主之次。互指代字,即自与相、交诸字,先于动字,即以表施者受者之为一也。①

    自。

    [839]庄人间世: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————「自」者,山林寇己,膏火煎己也,以明寇者、煎者与所寇、所煎者皆山木也,皆膏火也。如是,「自怨」「自艾」「自悔」「自伤」,皆此类也,此为自反动字,详后。

    前论「自」字已言之矣。

    至动字之前加「相」字,而与「自」字或合或否者,明施者、受者所指不一,故有交互之行也。

    相、交。

    [840]汉陆贾传:君何不交欢太尉,深相结。————「相结」者,明两人彼此结纳也。

    [841]史卫将军列传:时已昏,汉匈奴相纷挐,杀伤大当。————「相挐」者,明汉军与匈奴互相乱也。

    [842]韩答杨子书:况又崔与李继至而交说邪,故不待相见,相信已熟。————「交说」者,即「相说」也,「相见」者,「彼此互见」也,「相信」者,「彼此交信」也。

    [843]汉霍光传:羣儿自相贵耳。————此「自相」两字合用。「自相贵」者,各人自贵,又交相贵也。即谓光等自候,又彼此互候也。

    孟子「相友」「相助」「相扶持」,又「相向」「相什佰」「相千万」诸语,皆此类也。

    ○1吕叔湘相字偏指释例(见汉语语法论文集)一文的注中说:‘此定义颇可议,施受合一与互指实为不相容之二事。自字表施受之为一,而二者既萃于一身,则「互」于何有?相字表相互,然必先有彼此而后有相互之可言,又乌得谓为施受合一?疑「先于动字」前脱「自字」二字。因马氏于本节说明中又有「至动字之前加相字…… 明施者所指不一,故有交互之行」诸语也。’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