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莊子集釋卷五中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外篇天道第十三【一】

    【一】【釋文】以義名篇。

    天道運而無所積,故萬物成【一】;帝道運而無所積,故天下歸【二】;聖道運而無所積,故海內服【三】。明於天,通於聖,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,其自(一)為也,昧然無不靜者矣【四】。聖人之靜也,非曰靜也善,故靜也【五】;萬物無足以鐃心者,故靜也。【六】水靜則明燭鬚眉,平中準,大匠取法焉【七】。水靜猶明,而況精神!聖人之心靜乎!天地之鑑也,萬物之鏡也【八】。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,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(二)【九】,故帝王聖人休焉【一○】。休則虛,虛則實,實者倫(三)矣【一一】。虛則靜,靜則動,動則得矣【一二】。靜則無為,無為也則任事者責矣【一三】。無為則俞俞,俞俞者憂患不能處,年壽長矣【一四】。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,萬物之本也【一五】。明此以南鄉,堯之為君也;明此以北面,舜之為臣也【一六】。以此處上,帝王天子之德也;以此處下,玄聖素王之道也【一七】。以此退居而閒游江海,山林之士服;【一八】以此進為而撫世,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【一九】。靜而聖,動而王【二○】,無為也而尊【二一】,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【二二】。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,此之謂大本大宗,與天和者也【二三】;所以均調天下,與人和者也【二四】。與人和者,謂之人樂;與天和者,謂之天樂【二五】。

    【一】【疏】運,動也,轉也。積,滯也,蓄也。言天道運轉,覆育蒼生,照之以日月,潤之以雨露,鼓動陶鑄,曾無滯積,是以四序回轉,萬物生成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無所積》積,謂滯積不通。

    【二】【疏】天者法天象地,運御群品,散而不積,施化無方,所以六合同歸,八方款附。

    【三】【注】此三者,皆恣物之性而無所牽滯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聖道者,玄聖素王之道也。隨應垂跡,制法立教,舟航有識,拯濟無窮,道合於天,德同於帝,出處不一,故有帝聖二道也。而運智救時,亦無滯蓄,慈造弘博,故海內服也。

    【四】【注】任其自為,故雖六通四辟而無傷於靜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六通,謂四方上下也。四辟者,謂春秋冬夏也。夫唯照天道之無為,洞聖情之絕慮,通六合以生化,順四序以施為,以此而總萬乘,可謂帝王之德也。任物自動,故曰自為;晦跡韜光,其猶昧闇,動不傷寂,故無不靜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六通》謂六氣,陰陽風雨晦明。《四辟》毗赤反,謂四方開也。《昧》音妹。◎盧文弨曰:今本作昧。

    【五】【注】善之乃靜,則有時而動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夫聖人(以)〔之〕所以虛靜者,直形同槁木,心若死灰,亦不知靜之故靜也。若以靜為善美而有情於為靜者,斯則有時而動矣。

    【六】【注】斯乃自得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妙體二儀非有,萬境皆空,是以參變同塵而無喧撓,非由飭勵而得靜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鐃心》乃孝反,又女交反,一音而小反。

    【七】【疏】夫水,動則波流,止便澄靜,懸鑒洞照,與物無私,故能明燭鬚眉,清而中正,治諸邪枉,可為準的,縱使工倕之巧,猶須倣水取平。故老經云,上善若水。此舉喻言之義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中準》丁仲反。◎盧文弨曰:今本作准(四)。《大匠》或云:天子也。

    【八】【注】夫有其具而任其自為,故所照無不洞明。

    【疏】夫聖人德合二儀,智周萬物,豈與夫無情之水同日論邪!水靜猶明燭鬚眉,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!是以鑒天地之精微,鏡萬物之玄賾者,固其宜矣。此合譬也。

    【九】【注】凡不平不至者,生於有為。

    【疏】虛靜恬淡寂漠無為,四者異名同實者也。歎無為之美,故具此四名,而天地以此為平,道德用茲為至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淡》徒暫反。◎慶藩案至與質同。至,實也。禮雜記使某實,鄭注:實當為至。史記蘇秦傳趙得講於魏,至公子延,索隱曰:至當為質。漢書東方朔傳非至數也,師古曰:至,實也。刻意篇正作道德之質。

    【一○】【注】未嘗動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息慮,故平至也。

    【一一】【注】倫,理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既休慮息心,乃與虛空合德;與虛空合德,則會於真實之道;真實之道,則自然之理也。

    【一二】【注】不失其所以動。

    【疏】理虛靜寂,寂而能動,斯得之矣。

    【一三】【注】夫無為也,則群才萬品,各任其事而自當其責矣。故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,此之謂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任事,臣也,言臣下各有任職之事也。夫帝王任智,安靜無為,則臣下職任,各司憂責。斯則主上無為而臣下有事,故冕旒垂目而不與焉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巍巍》魚歸反。《不與》音預。

    【一四】【注】俞俞然,從容自得之貌。

    【疏】俞俞,從容和樂之貌也。夫有為滯境,塵累所以攖其心;無為自得,憂患不能處其慮。俞俞和樂,故年壽長矣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俞俞》羊朱反:廣雅云:喜也。又音喻。《從容》七容反。

    【一五】【注】尋其本皆在不為中來。

    【疏】此四句萬物根源,故重舉前言,結成其(美)〔義〕也。

    【一六】【疏】夫揖讓之美,無出唐虞;君臣之盛,莫先堯舜;故舉二君以明四德,雖南面北面,而平至一焉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南鄉》許亮反。本亦作嚮。

    【一七】【注】此皆無為之至也。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,所謂素王自貴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用此無為而處物上者,天子帝堯之德也;用此虛淡而居臣下者,玄聖素王之道也。夫有其道而無其爵者,所謂玄聖素王,自貴者也,即老君尼父是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素王》往況反。注同。

    【一八】【疏】退居,謂晦跡隱處也。用此道而退居,故能游玩山水,從容閒樂,是以天下隱士無不服從,即巢許之流是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而閒》音閑。

    【一九】【注】此又其次也。故退則巢許之流,進則伊望之倫也。夫無為之體大矣,天下何所不(無)(五)為哉!故主上不為冢宰之任,則伊呂靜而司尹矣,冢宰不為百官之所執,則百官靜而御事矣;百官不為萬民之所務,則萬民靜而安其業矣;萬民不易彼我之所能,則天下之彼我靜而自得矣。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,下及昆蟲,孰能有為而成哉!是故彌無為而彌尊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進為,謂顯跡出仕也。夫妙體無為而同塵降跡者,故能撫蒼生於仁壽,弘至德於聖朝,著莫測之功名,顯阿衡之政績。是以天下大同,車書共軌,盡善盡美,其唯伊望之倫乎!

    【二○】【注】時行則行,時止則止。

    【二一】【注】自然為物所尊奉。

    【疏】其應靜也,玄聖素王之尊;其應動也,九五萬乘之貴;無為也而尊,出則天子,處則素王。是知道之所在,孰敢不貴也!

    【二二】【注】夫美配天者,唯樸素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夫淳樸素質,無為虛靜者,實萬物之根本也。故所尊貴,孰能與之爭美也!

    【二三】【注】天地以無為為德,故明其宗本,則與天地無逆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夫靈府明靜,神照絜白,而德合於二儀者,固可以宗匠蒼生,根本萬有,冥合自然之道,與天和也。

    【二四】【注】夫順天所以應人也,故天和至而人和盡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均,平也。調,順也。且應感無心,方之影響,均平萬有,大順物情,而混跡同塵,故與人和也。

    【二五】【注】天樂適則人樂足矣。

    【疏】俯同塵俗,且適人世之懽;仰合自然,方欣天道之樂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人樂》音洛,下同。

    【校】(一)闕誤引張君房本自下有然字。(二)闕誤引張君房本至下有也字。(三)闕誤引張君房本倫作備。(四)世德堂本作准,本書依釋文改。(五)無字依世德堂本刪。

    莊子曰:「吾師乎!吾師乎!()萬物而不為戾【一】,澤及萬世而不為仁【二】,長於上古而不為壽【三】,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【四】,此之謂天樂【五】。故曰:『知天樂者,其生也天行,其死也物化【六】。靜而與陰同德,動而與陽同波【七】。』故知天樂者,無天怨,無人非,無物累,無鬼責【八】。故曰:『其動也天,其靜也地【九】,一心定而王天下;其鬼不祟,其魂不疲【一○】,一心定而萬服物【一一】。』言以虛靜推於天地,通於萬物,此之謂天樂【一二】。天樂者,聖人之心,以畜天下也【一三】。」

    【一】【注】變而相雜,故曰()。自()耳,非吾師之暴戾。

    【疏】(),碎也。戾,暴也。莊子以自然至道為師,再稱之者,歎美其德。言我所師大道,亭毒生靈,假令()萬物,亦無心暴怒,故素秋搖落而彫零者不怨。此明雖復斷裁而非義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()》子兮反。《為戾》力計反,暴也。

    【二】【注】仁者,兼愛之名耳;無愛,故無所稱仁。

    【疏】仁者,偏愛之跡也。言大道開闔天地,造化蒼生,慈澤無窮而不偏愛,故不為仁。

    【三】【注】壽者,期之遠耳;無期,故無所稱壽。

    【疏】豈但長於上古,抑乃象帝之先。既其不滅不生,復有何夭何壽也!郭注云,壽者,期之遠耳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長於》丁丈反。章末同。

    【四】【注】巧者,為之妙耳;皆自爾,故無所稱巧。

    【疏】乘二儀以覆載,取萬物以刻彫,而二儀以生化為巧,萬物以自然為用。生化既不假物,彫刻豈假他人!是以物各任能,人皆率性,則工拙之名於斯滅矣。郭注云,巧者,為之妙耳。

    【五】【注】忘樂而樂足。

    【疏】所在任適,結成天樂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天樂》音洛。章內同。

    【六】【疏】既知天樂非哀樂,即知生死無生死。故其生也同天道之四時,其死也混萬物之變化也。

    【七】【疏】妙本虛凝,將至陰均其寂泊;應跡同世,與太陽合其波流。

    【八】【疏】德合於天,故無天怨;行順於世,故無人非;我冥於物,故物不累我;我不負幽顯,有何鬼責也!

    【九】【注】動靜雖殊,無心一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天地,以結動靜無心之義也。

    【一○】【注】常無心,故王天下而不疲病。

    【疏】境智冥合,謂之為一。物不能撓,謂之為定。祇為定於一心,故能王於萬國。既無鬼責,有何禍祟!動而常寂,故魂不疲勞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而王》往況反。注及下王天同。《祟》雖遂反,徐息類反。李云:禍也。

    【一一】【疏】一心凝者類死灰,而靜為躁君,故萬物歸服。

    【一二】【注】我心常靜,則萬物之心通矣。通則服,不通則叛。

    【疏】所以一心定而萬物服者,祇言用虛靜之智,推尋二儀之理,通達萬物之情,隨物變轉而未嘗不適,故謂之天樂也。

    【一三】【注】聖人之心所以畜天下者奚為哉?天樂而已。

    【疏】夫聖人之所以降跡同凡,合天地之至樂者,方欲畜養蒼生,亭毒群品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畜天》許六反。注同。

    夫帝王之德,以天地為宗,以道德為主,以無為為常【一】。無為也,則用天下而有餘【二】;有為也,則為天下用而不足【三】。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。上無為也,下亦無為也,是下與上同德,下與上同德則不臣;下有為也,上亦有為也,是上與下同道,上與下同道則不主【四】。上必無為而用天下,下必有為為天下用,此不易之道也【五】。故古之王天下者,知雖落天地,不自慮也【六】;辯雖彫萬物,不自說也【七】;能雖窮海內,不自為也【八】。天不產而萬物化,地不長而萬物育【九】,帝王無為而天下功【一○】。故曰莫神於天,莫富於地,莫大於帝王【一一】。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【一二】。此(一)乘天地,馳萬物,而用人群之道也【一三】。

    【一】【疏】王者宗本於天地,故覆載無心;君主於道德,故生而不有;雖復千變萬化而常自無為。盛德如此,堯之為君也。

    【二】【注】有餘者,閒暇之謂也。

    【三】【注】不足者,汲汲然欲為物用也。欲為物用,故可得而臣也,及其為臣,亦有餘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不足者,汲汲之辭。有餘者,閒暇之謂。言君上無為,智照寬曠,御用區宇,而閒暇有餘;臣下有為,情慮狹劣,各有職司,為君所用,匪懈在公,猶恐不足。是知無為有事,勞逸殊塗。

    【四】【注】夫工人無為於刻木而有為於用斧,主上無為於親事而有為於用臣。臣能親事,主能用臣;斧能刻木而(二)工能用斧;各當其能,則天理自然,非有為也。若乃主代臣事,則非主矣;臣秉主用,則非臣矣。故各司其任,則上下咸得而無為之理至矣。

    【疏】無為者,君德也;有為者,臣道也。若上下無為,則臣僭君德;上下有為,則君濫臣道。君濫臣道,則非主矣;臣僭君德,豈曰臣哉!於是上下相混,君臣冒亂,既乖天然,必招危禍。故無為之言,不可不察。無為,君也。古之人貴夫無為。郭注此文,甚有辭理。

    【五】【注】無為之言,不可不察也。夫用天下者,亦有用之為耳。然自得此為,率性而動,故謂之無為也。今之為天下用者,亦自得耳。但居下者親事,故雖舜禹為臣,猶稱有為。故對上下,則君靜而臣動;比古今,則堯舜無為而湯武有事。然各用其性而天機玄發,則古今上下無為,誰有為也!

    【疏】夫處上為君,則必須無為任物,用天下之才能;居下為臣,亦當親事有為,稱所司之職任;則天下化矣。斯乃百王不易之道。

    【六】【疏】謂三皇五帝淳古之君也。知照明達,籠落二儀,而垂拱無為,委之臣下,知者為謀,故不自慮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知雖》音智。下愚知同。

    【七】【疏】弘辯如流,彫飾萬物,而付之司牧,終不自言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自說》音悅。

    【八】【注】夫在上者,患於不能無為而代人臣之所司。使咎繇不得行其明斷,后稷不得施其播殖,則群才失其任而主上困於役矣。故冕旒垂目而付之天下,天下皆得其自為,斯乃無為而無不為者也,故上下皆無為矣。但上之無為則用下,下之無為則自用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藝術才能冠乎海內,任之良佐而不與焉,夫何為焉哉?玄默而已。故老經云,是謂用人之力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咎》音羔。《繇》音遙。《明斷》丁亂反。

    【九】【注】所謂自爾。

    【疏】天無情於生產而萬物化生,地無心於長成而萬物成育,故郭注云,所謂自然也。

    【一○】【注】功自彼成。

    【疏】王者同兩儀之含育,順四序以施生,任萬物之自為,故天下之功成矣。◎王念孫曰:案如郭解,則功下須加成字而其義始明。不知功即成也,言無為而天下成也。(中庸曰,無為而成。)爾雅曰:功,成也。大戴禮盛德篇曰,能成德法者為有功。周官稿人,乃入功於司弓矢及繕人,鄭注曰:功,成也。管子五輔篇曰,大夫任官辯事,官長任事守職,士脩身功材,功材,謂成材也。荀子富國篇曰,百姓之力,待之而後功,謂待之而後成也。萬物化,萬物育,天下功,相對為文,是功為成也。

    【一一】【疏】夫日月明晦,雲雷風雨,而蔭覆不測,故莫神於天。囊括川原,包容岳瀆,運載無窮,故莫富於地。位居九五,威跨萬乘,日月照臨,一人總統,功德之大,莫先王者。故老經云,域中四大,王居其一焉。

    【一二】【注】同乎天地之無為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配,合也。言聖人之德,合天地之無為。

    【一三】【疏】達覆載之無主,是以乘馭兩儀;循變化之往來,故能驅馳萬物;任黔黎之才,用人群之道也。

    【校】(一)世德堂本無此字。(二)道藏本無而字。

    本在於上,末在於下【一】;要在於主,詳在於臣【二】。三軍五兵之運,德之末也【三】;賞罰利害,五刑之辟,教之末也【四】;禮法度數,形名比詳,治之末也【五】;鐘鼓之音,羽旄之容,樂之末也【六】;哭泣衰絰,隆殺之服,哀之末也【七】。此五末者,須精神之運,心術之動,然後從之者也【八】。

    【一】【疏】本,道德也。末,仁義也。言道德淳樸,治之根本,行於上古;仁義澆薄,治之末葉,行於下代。故云,本在於上,末在於下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本在於上末在於下》李云:本,天道;末,人道也。

    【二】【疏】要,簡省也。詳,繁多也。主道逸而簡要,臣道勞而繁冗。繁冗,故有為而奉上;簡要,故無為而御下也。

    【三】【疏】五兵者,一弓,二殳,三矛,四戈,五戟也。運,動也。夫聖明之世,則偃武修文;逮德下衰,則偃文修武。偃文修武,則五兵動亂;偃武修文,則四民安業。德之本末,自此可知也。

    【四】【疏】賞者,軒冕榮華,故利也。罰者,誅殘戮辱,故害也。辟,法也。五刑者,一劓,二墨,三刖,四宮,五大辟。夫道喪德衰,浮偽日甚,故設刑辟以被黎元,既虧理本,適為教末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之辟》毗赤反。

    【五】【疏】禮法者,五禮之法也。數者,計算;度〔者〕,丈尺;形者,容儀;名者,字諱;比者,校當;詳者,定審。用此等法以養蒼生,治乖淳古,故為治末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比詳》毗志反。下同。一音如字,云:比較詳審。《治之》直吏反。下治之至、注至治之道同。

    【六】【疏】樂者,和也。羽者,鳥羽;旄者,獸毛;言采鳥獸之羽毛以飾其器也。夫帝王之所以作樂者,欲上調陰陽,下和時俗也。古人聞樂即知國之興亡,治世亂世,其音各異。是知大樂與天地同和,非羽毛鐘鼓者也。自三代以下,澆浪荐興,賞鄭衛之淫聲,棄雲韶之雅韻,遂使羽毛文采,盛飾容儀,既非咸池之本,適是濮水之末。

    【七】【疏】絰者,實也。衰,摧也。上曰(衰)〔服〕,下曰裳。在首在腰,二俱有絰。隆殺者,言禮有斬衰、齊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緦麻五等,哭泣衣裳,各有差降。此是教跡外儀,非情發於衷,故哀之末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衰》音崔。《絰》田結反。《隆殺》所界反。

    【八】【注】夫精神心術者,五末之本也。任自然而運動,則五事之末不振而自舉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術,能也;心之所能,謂之心術也。精神心術者,五末之本也。言此之五末,必須精神心智率性而動,然後從於五事,即非矜矯者也。

    末學者,古人有之,而非所以先也【一】。君先而臣從,父先而子從,兄先而弟從,長先而少從,男先而女從,夫先而婦從【二】。夫尊卑先後,天地之行也,故聖人取象焉【三】。天尊,地卑,神明之位也;春夏先,秋冬後,四時之序也【四】。萬物化作,萌區有狀【五】;盛衰之殺,變化之流也【六】。夫天地至神(一),而有尊卑先後之序,而況人道乎【七】!宗廟尚親,朝廷尚尊,鄉黨尚齒,行事尚賢,大道之序也【八】。語道而非其序者,非其道也【九】;語道而非其道者,安取道(二)【一○】!

    【一】【注】所以先者本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古之人,謂中古人也。先,本也。五末之學,中古有之,事涉澆偽,終非根本也。

    【二】【疏】夫尊卑先後,天地之行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長先而少》詩照反。

    【三】【注】言(三)此先後雖是人事,然皆在至(四)理中來,非聖人之所作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天地之行者,謂春夏先,秋冬後,四時行也。夫天地雖大,尚有尊卑,況在人倫,而無先後!是以聖人象二儀之造化,觀四序之自然,故能篤君臣之大義,正父子之要道也。

    【四】【疏】天尊,地卑,不刊之位也。春夏先,秋冬後,次序慤乎。舉此二條,足明萬物。

    【五】【疏】夫萬物變化,未始暫停,或起或伏,乍生乍死,千族萬種,色類不同,而萌兆區分,各有形狀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萌區》曲俱反。

    【六】【疏】夫春夏盛長,秋冬衰殺,或變生作死,或化故成新,物理自然,非關措意,故隨流任物而所造皆適。

    【七】【注】明夫尊卑先後之序,固有物之所不能無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二儀生育,有不測之功,萬物之中,最為神化,尚有尊卑先後,況人倫之道乎!

    【八】【注】言非但人倫所尚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宗廟事重,必據昭穆,以嫡相承,故尚親也。朝廷以官爵為尊卑,鄉黨以年齒為次第,行事擇賢能用之,此理之必然,故云大道之序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朝廷》直遙反。

    【九】【疏】議論道理而不知次第者,雖有語言,終非道語;既失其序,不堪治物也。

    【一○】【注】所以取道,為〔其〕有序〔也〕(五)。

    【疏】既不識次第,雖語非道,於何取道而行理之邪!

    【校】(一)闕誤引張君房本神下有也字。(二)闕誤引文如海本道下有哉字。(三)趙諫議本無言字。(四)趙本無至字。(五)其字也字依宋本及道藏本補。世德堂本作為有序也,無其字。

    是故古之明大道者,先明天而道德次之【一】,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【二】,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【三】,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【四】,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【五】,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【六】,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【七】,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【八】。賞罰已明而愚知處宜,貴賤履位【九】;仁賢不肖襲情【一○】,必分其能,必由其名【一一】。以此事上【一二】,以此畜下,以此治物,以此修身【一三】,知謀不用,必歸其天,此之謂大平,治之至也【一四】。

    【一】【注】天者,自然也。自然既明,則物得其道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此重開大道次序之義。言古之明開大道之人,先明自然之理。為自然是道德之本,故道德次之。

    【二】【注】物得其道而和,理自適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先德後仁,先仁後義,故仁義次之。

    【三】【注】理適而不失其分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既行兼愛之仁,又明裁非之義,次令各守其分,不相爭奪也。

    【四】【注】得分而物物之名各當其形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形,身也。各守其分,不相傾奪,次勸修身,致其名譽也。

    【五】【注】無所復改。

    【疏】雖復勸令修身以致名譽,而皆須因其素分,任其天然,不可矯性偽情以要令聞也。

    【六】【注】物各自任,則罪責除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原者,恕免;省者,除廢。雖復因任其本性,而不無其僭過,故宜布之愷澤,宥免其辜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原省》所景反。原,除;省,廢也。

    【七】【注】各以得性為是,失性為非。

    【疏】雖復赦過宥罪,而人心漸薄,次須示其是非,以為鑒誡也。

    【八】【注】賞罰者,失得之報也。夫至治之道,本在於天而末極於斯。

    【疏】是非既明,臧否斯見,故賞善罰惡,以勗黎元也。

    【九】【注】官(一)各當其才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用此賞罰,以次前序而為治方者,智之明暗,安處各得其宜,才之高下,貴賤咸履其位也。

    【一○】【注】各自行其所能之情。

    【疏】仁賢,智也;不肖,愚也。襲,用也。主上聖明,化導得所,雖復賢愚各異,而咸用本情,終不舍己效人,矜夸炫物也。

    【一一】【注】無相易業。

    【疏】夫性性不同,物物各異,藝能固別,才用必分,使之如器,無不調適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必分》方云反。

    【一二】【注】名當其實,故由名而實不濫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夫名以召實,而(由)〔當〕實故名。若使實不(當)〔由〕(二)名,則名過其實。今明名實相稱,故云必由其名也。

    【一三】【疏】以,用也。言用以前九法,可以為臣事上,為君畜下,外以治物,內以脩身也。

    【一四】【疏】至默無為,委之群下,塞聰閉智,歸之自然,可謂太平之君,至治之美也。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知謀》音智。《大平》音泰。

    【校】(一)世德堂本官作言。(二)當由二字依注文互易。

    故書曰:「有形有名。」形名者,古人有之,而非所以先也【一】。古之語大道者,五變而形名可舉,九變而賞罰可言也【二】。驟而語形名,不知其本也【三】;驟而語賞罰,不知其始也【四】。倒道而言,迕道而說者,人之所治也,安能治人【五】!驟而語形名賞罰,此有知治之具,非知治之道【六】;可用於天下,不足以用天下,此之謂辯士,一曲之人也【七】。禮法數度,形名比詳,古人有之,此下之所以事上,非上之所以畜下也【八】。

    【一】【疏】先,本也。言形名等法,蓋聖人之應跡耳,不得已而用之,非所以跡也。書者,道家之書,既遭秦世焚燒,今檢亦無的據。

    【二】【注】自先明天以下,至形名而五,至賞罰而九,此自然先後之序也。

    【疏】夫為治之體,必隨世污隆,世有澆淳,故治亦有寬急。是以五變九變,可舉可言。苟其不失次序,則是太平至治也。

    【三】【疏】驟,數也,速也。季世之人,不知倫序,數語形名,以為治術,而未體九變,以自然為宗,但識其末,不知其本也。

    【四】【疏】速論賞罰,以此馭時,唯見枝條,未知根本。始,猶本也,互其名耳。

    【五】【注】治人者必順序。

    【疏】迕,逆也。不識治方,不知次序,顛倒道理,迕逆物情,適可為物所治,豈能治物也!

    【釋文】《迕道》音悟。司馬云:橫也。《而說》徐音悅,又如字。

    【六】【注】治道先明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