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卷第十四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四

    侍 者  福 善 日录

    门 人  通 炯 编辑

    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

    书问

    与栖霞懒庵师

    吾师高卧烟霞。烧松叶鬻鹿泉。盖三十余年矣。其视尘类。如缘钵虫耳。况此瘴乡逐客乎。楞伽笔记。盖红盔下。驴前马后生涯。奉供山中诸大士。聊以泄此中毒气耳。聚首想发一大笑也。

    与密藏开公

    昨日侵晨绕塔毕。即抽身赞经。及至奇哉是法华经藏。深固幽远。无人能到。此中可容无数分身诸佛。是故游戏林闲。相与謦欬弹指。必声震大千。但此中众生。不觉不知耳。公法缘若毕。可来共坐食顷。若未毕。当究竟真实。无以疲劳生厌倦也。法身不动。于何不乐。某和南。

    与悟心首座

    昔调达害佛。佛以慈心三昧摄之。竟以成就佛之忍力。达磨初至少林。中毒者五。思大师以弘法被害者七。此佛祖之概可见者。况吾辈生末法。道德愧不若佛祖。其时又更远。何足怪哉。但老人本心为曹溪祖庭。生平切以六祖不欠汝命一语。作如幻三昧。观其定业。必欲酬偿。期于生死路上。无少挂碍。果若欠渠宿债。亦任酬之而已。若其不欠。如以礼从人。其人不受耳。此中大光明藏。纤尘不立。方是真实大受用处。子其安心。勉力尽道。

    与体玄小师

    朽夫投身火宅。真成毒海。自非铁石肝胆。冰霜心地。何以坐消白日。诸所堪能。惟浮沤脆质。幻化死生。不识可能苟存一息。以待诸子。掀髯长笑于高空明月闲否。顾多劫尘习。非此不足镕冶。傥仗诸佛神力。于此煅炼熏修。使金刚种子。脱体光明。直令微细缘影。荡然净尽。成就最上因缘。弥感 圣恩。何惜一死。公万万勿以常情。为朽。夫忧也。

    寄无相禅人

    佛言人身难得。中国难生。正信难发。正法难闻。今座下生尘劳中。具此正信。临于晚年。为佛弟子。得遇善知识。幸闻正法。此难中之难。盖无量劫来。善根种子熏发故。遇缘而熟。非偶然也。今后将念佛话头。把作命根。一息不可放过。闲忙动静。一切不失。乃至念得梦中纯熟。即于大限。生死头上。少分相应。切要从前一切世俗烦恼习气。一齐斩断。于二六时中。切不可横发。纵然发时。就要照破。决不记忆。再结生死业。又作地狱种子也。

    与龙华主人

    尝闻菩萨舍身喂虎。割肉喂鹰。临当舍时。实为难割。乃作种种观门。所谓观身如幻。观世如空。百千方便而后舍者何也。以其苦行难行耳。今者贤师弟子。舍此身肉手足。喂诸菩萨之贪虎。饲诸知识之饿鹰。此身有限。食者无穷。且又欢喜无厌。不假方便。不生一念退堕之心。若非贤师弟子。以此求无上道。即是来此末法。酬偿宿债也。若酬之过当。返征其剩。是则将来诸方知识。定作今之龙华主人。而贤师弟子。定作诸大知识也。此乃诸佛诚言。非虚语也。唯海印一人。怕结来生债。时时思算。现前酬偿。当愿以法供养。而准折对之。所谓于食等者。于法亦等。此本怀也。但此时法力未充。贫于法财。待积畜三年。定箕踞龙华树下。作师子诟。以謦欬之声。振动三千世界也。是时譬如然香烧指。无始宿债。定要一时酬毕。呵呵。

    与月清上人

    生灭去来。聚散起止。皆病眼空花。苟幻翳未除。不无颠倒见耳。朽夫生平。志向上事。于彻骨冰雪中。死者不一。唯博得胸中无事。此外更无所有。将谓修行无灵验。及经此段因缘。于痛彻骨髓处。拶破从前关捩子。于生死台前。如入黄檗之室。及远投万里。饮瘴烟面忍饥虚。日坐尸陀林中。唯披阅楞伽。忽见从上佛祖。不是恁般知见。始知从前。皆沈幻化光影门头。惟此足超三十年行脚。看来古人出家了生死。不是等闲事。作真佛弟子者。亦不是等闲人。说禅道佛法。亦不是儿戏。朽夫所谓因王法而入佛法者。是知诸佛神力。调伏众生。不止一方便。今日可谓。将此身心奉尘刹。是则名为报佛恩也。万里无可为信。特此报公欢喜耳。其佗复何所云。

    与印庵法师

    临行相视于圄中。悲喜之状。宛然在目。别来虽坐瘴乡。饮毒雾时。复以此高怀。消热恼耳。罪夫年来。此中法味不少。古人云。铁轮旋顶。定慧不失。罪夫何敢有此。盖三十年中。历此工夫。差亦可见。公知我者。谅不以为妄也。

    与方山衲云师

    惟座下踞枣柏之室。受天人之供。挹性海之波。运悲花之楫。盖已十年于方山石堀闲也。其所享法乐。过于四禅。尚以智眼。睹迷方之客乎。不慧身临瘴壑。心入寒空。遥聆梵音嘹喨。几堕无想。若非座下声震尘刹。则是不慧耳闻十方也。不慧堕此炎荒。不减铁围。昔闻菩萨亦向此中作大佛事。而如来光照两山黑暗之间。皆成净土。此非诸佛大言也。近于穹庐中。所作公案。聊持一叶。奉供九会之众。想十方诸佛。见此希有事。亦再叹奇哉。天南雁飞不到。尺素难通。独有文殊右手。可伸而至。傥不舍有缘。惟愿摄之。

    与幻一律师

    古云。割发宜及肤。剪爪宜亲体。盖爪发疏。而肤体亲也。忆下劣被罪之秋。法门震荡。神鬼惊泣。座下辟谷饮水。再四周旋。恨不得以身代之。非有切于肌肤者。又何以至此哉。是所谓关心法门。有同体之休戚者。是以法为怀。愿以法谢。楞伽一部。是足以酬之。

    与庐山圆通寺大众

    曹溪粪埽头陀。敬白庐山圆通合山大众。惟吾曹溪六祖大师法道。由南岳马祖大唱于江西。至有宋时。最盛于庐岳。而圆通甲于诸刹。为第一弘法之所。讷师峻节。大觉高风。迄今五百余年。水鸟树林。溪声山色。不异当年诸老升堂入室时也。况殿宇巍峨。钟鼓交参。向来无恙。惜乎圣人已远。此道无闻。汝等诸人。堕于流俗。但知粥饭气息。不知有从前佛祖向上事黑业更深。心光埋没。以致龙天见怒。回禄生嗔。一旦遂为煨烬。使琳宫梵宇。委为荒榛。是虽五运使然。寔由汝等业火所烧。变净土而为火宅也。汝等能知及此乎。所幸佛祖有灵。先得总持。作汝等依归。心忘人我。力合异同。令汝等各舍贪痴。共为一命。从前法道盛时。不过合千万人如一身耳。今既如此。又何患丛林不重兴。祖道不再振耶。苟从兹以往。心心不退。念念专精。一直向前。至死不二。即可化秽邦成净土。变火宅为莲池。况片瓦根椽。咸出十方之力。复何难哉。所大患者。心不等。誓不坚耳。总持长老来曹溪。具述大众恳意。欲老夫权为汝等作导师。此虽法门所当为吾徒分内事。但老夫夙业未消。罪根未拔。安敢率意妄为。重为法门笑具。傥蒙佛祖冥资 圣恩浩荡。使老夫头颅。光烁此时。第一瓣香。以祝吾 皇圣寿。第二瓣香。以酬佛祖深恩。第三瓣香。则当供养南岳庐山诸大知识。定当熏及圆通。是时汝等闻香。悉知憨山老人。降生出胎时节也。汝等勉力。幸勿迟疑。珍重珍重。

    与宗玄禅人

    公灵根夙植。不失正因。闭关藏修。屏绝外缘。正是吾辈真实行履。但不审曾蒙善知识开示。得正修心法门否。关中定非悠悠岁月者比也。书中具云。因看老人金刚决疑。夜梦通身骨肉。俱被换却。但求换心不可得。此是公夙习般若。灵机涣发。因公静中。妄念潜消。不觉梦中。现此境界耳。虽是梦幻。正是用心得力处。若以此梦。时时参究。向心不可得处。着力看觑。觑来觑去。久久自有真光独露时也。岂不见二祖侍达磨。乞师安心。磨云。将心来与汝安。祖云。觅心了不可得。磨云。与汝安心竟。祖于言下大悟。遂受西来衣钵。公求老人换心。正好与此公案同参。即今老人。问公将心来与汝换。公又作么生。把作梦中语会耶。不作梦中语会耶。岂不见。佛言生死涅盘。皆如昨梦。政恐公将梦中事。作实法会耳。金刚以六喻。为入般若之玄门。且梦为六喻之首。公能以此梦事。例观诸法。则法法如梦。毕竟不可得。不可得处。为般若归极。公若未了。但将二祖问达磨公案。时时参究。自有忽然梦破时节也。

    与云栖寺大众

    老朽仰暮大师。三十余年。向以业牵。未及一造丈室。自恨生平阙缘。昨持瓣香。赡礼龛前。俨在常寂光中。与诸法侣周旋謦欬。想大师必发一熙怡微笑也。老朽自还匡山。缅念大师存日。说法不减灵山。其调众条章。因事制宜。即乘时律部。精详曲尽。惟诸大德。受化日深。根已淳熟。况枝叶不存。唯有真实。故丛林安逸。四事充盈。宛然大师踞华座时。不减毫发。故大众身心恬怡寂静。如明镜止水。何容纤尘妄想念虑哉。诚如世尊言。末法比丘。能奉波罗提木叉。如亲我无异。由是而知。山中法侣。从今日去。至尽未来。受用大师白毫光中一分功德。犹不能尽。何所欠少。所欠少者。一片休歇心耳。若人人放下身心。各各单求。大休歇地。则大明国里。无容更觅佛法禅道矣。此中纤尘不立。若生一念无惭愧心。则不惟负恩。而自负多矣。闻惠文法师在山。与古德法师。二友相与。夹辅丛林。调和大众。如侍大师白槌之日。但愿在谛观法王法。法王法如是一语。觌面不昧。即大师日夜放光动地也。老朽老矣。后会无期。故增忉怛。言不尽意。

    与巢松一雨二法师

    顷人来。知公闭关诵华严经数卷。尚有余功阅疏钞此等精神入法性海。举世让公一筹矣。念老朽老矣。栖息空山。举目寥寥。以是于二公伯仲。不能去于寤寐也。自恨生逢盛世。竟未睹其盛。岂特佛前佛后之难。今哲人俱往。独遗朽物。且幸有伯仲在。况复各天。欲一言笑。而不可得。抑恐终身无再见之日。老朽此际诸念皆灰。独以伯仲为怀者。所重在法门也。老朽山中雨雪连月。拥衲石床。纂华严经要。至十地品。梦中偶有一偈。最可为公道。或佛神力。故假老朽。以发伯仲悲愿也。别录寄览。用发一笑。只作梦语看耳。顷检楞严通议前卷中。破执文中。似初机难于埋会。傥于中果有不通处。愿公为我通之。以法忘情。正不当有人我见耳。匡山景物。最是惬心。第助缘为难。顷于七贤峰下。如莲华中。结一草庐。可称极奇绝处。思二公相对一谈。亦万古快事也。有怀不禁。灯下草草。

    与黄檗无念禅师

    心光洞照。为日久矣。不慧忝在法门。道不胜习。泛泛一生。无所建立。至于曹溪为六祖道场。又以障重。不能卒业。往承师重念祖道。托梅公为护法。比时不慧已之南岳。机缘不偶。有负慈念。今来曹溪。但了人情。非敢妄意有为。况年已衰。时已过。纵有夙愿。亦待来生耳。昨过庐陵诸君子。皆以青原未了公案。切切痛心。顷闻梅公转虔台。举皆相庆。意将仰借文殊遥伸右手。一摩其顶。令其速证此庄严佛土大解脱门。然曹溪青原嫡骨父子。惟师以未尽曹溪之愿。施之于青原。师以荷担此道为心。安住平等法界。必不吝一弹指也。何如。

    答博山无异禅师

    老朽自愧。道不胜习。无补法门。向为业力迁讹于海外者。二十年所。远托异国。若无闻见。即令师大建法幢。竟未一通消息。丙辰夏。避暑匡山。因顽石。乃能悉其道妙一班。且恨未及见也。顷闻令师入灭。伤嗟乎。法门薄怙。哀悼久之。比知座下开法于博山。喜不自胜。辱书币远及。以令师塔铭见委。喜惧交心。义且不敢固让。因念我 明二百年来。禅道寥寥。传灯阙典。何幸得令师蹶起一代之衰。所系匪细。苟不能开正眼纲宗。则使后学无以接响。此再四郑重。而不敢轻举者也。然老朽自信。不谓非令师之知己。故深入其三昧。而略其粗迹。况为文之体。亦不能冗载。铭中但举其正令。其余实行。别作一录可也。深愧不文。聊足以写万一。其中无一字敢苟且。恐将来为传灯所采。自有具眼者。幸谕诸弟子。不可妄意增换。不唯伤文体。且减令师之光明。是可惧也。幸心谅之。在老朽为法门义当赞扬。辱来仪斖叠。增愧多矣。敬为庄严三宝以重法乳之诚不尽。

    又。

    咫尺相望。如在眉睫。音声相及。不隔一毫。乃辱惠问勤勤。复承慧炬远照。破我暗冥。相对灰心。益我三昧。法爱之厚。无逾此者。念兹末法。宗门寥落。正赖维持。所悲后辈浇薄。真实者少。多恣黠慧。偷心更甚。非大冶红炉。不能镕此陋习。更愿不倦津梁。益加钳锤。是所至望。所云若而人者。以老朽为法门故。曾有口业。无怪尔尔。普贤以虚空舌。称赞诸佛。固其本行。岂在报乎。公当默然。再不必以此置唇吻也。

    与云门湛然禅师

    西来一脉。至我 明百余年。一丝垂绝久。未见有力振者。何幸得公蹶起东南。建大法幢。独扬单传之道。以开群蒙。使法门后进。顿舍陋习而归之。如水赴壑。诚一代之伟事也。老朽昨游吴越。幸睹光仪。庆法道之盛。赞莫能已。老朽愧辱法门。一毫无补。且今老矣。比匿迹匡山。以送余日。闭关绝缘。一息待尽而已。庐山故称西江名胜。不惟莲社肇基。即归宗自晋开山。有唐赤眼禅师。大阐宗风。下至佛印真净诸大老。三十七人。皆传灯盛烈。堕荒榛者。百余年矣。近以达师发起因缘。重兴以来。二十余年。犹然故物。老朽但有慨叹而已。护法汪公。邢居士。拟奉迎座下。以光扬道场。老朽闻之。欢喜赞叹。惟公正当盛化之时。名山胜地。地灵人杰。因缘不偶。想必欣然。命锡大千掌果。定不以山川远近为怀也。

    答四一授公

    投老匡山。掩关养疴。仅存一息。远遣手书。以经论二疏见示。辱委为序。衰病连年。眼目昏花。头重眩晕。不敢展卷久视。日唯昏睡。是以未能尽阅始终。不得妙指。安敢妄拟。以此不及奉命。傥天假之年。衰病少愈。尚当赞叹有分。

    与关主修六逸公

    昨来一场惑乱。想已平贴。此事不是挟带做得的。要须斩断命根处下手。一直做将去。更不当佗如何。我又如何。才有丝毫存在胸中。便被佗掉弄矣。今日此段因缘。乃百千劫求不得的。若是早有今日之缘。则不流浪到今日矣。今日幸有此大因缘。岂可轻易放过。百年光阴顷刻耳。偷此三年工夫。眨眼便过。咬定牙关。转头便是。得做且做。待三年后。凭佗如何。纵不悟道。也了此学道初心。乃是出生死第一步。又岂可出门便打退鼓也。从此着实放下。更莫管佗如何。就是刀枪剑戟中。也须放身命。况平地白日见鬼作颠倒想耶。切莫狐疑。直须斩断。快着精彩。不可被佗缠绕也。

    又。

    久雨苦人。不能遣讯。此心未常一念放下也。知公安居寂静。身心泰然。妄念久自销落矣。但当妄念销落之中。自一轻安快活。不可以轻安为受用也。若以此为得。则从此堕于任病。只图幽幽绵绵。以无事为妙。殊不知此病最毒。久久抱守。则毫无增进。潜长无明。流注业识。命根不断。终是以唾擦死水银。绝无用处。当此妄念销落时。正好着力提持话头。切切参究。重下疑情。若疑情得力。靠定话头。昼夜审究。愈究愈深。终有冷灰爆豆之时。若认定无事。不起疑情。终非真实工夫也。高峰语录。正好为师。且不作玄妙道理会也。勉之勉之。

    与汉月藏公

    闻公以向上一路。极力为人。此末法中最为难得。但众生识情深固。苟学人以思惟为参究。以玄妙为悟门。恐不能透祖师关。亦难出妄想窠堀也。公如真实为人。切不可以偈语。引发初机。直使死偷心。泯知见。为第一着。庶不负此段因缘耳。若曰。如来禅。祖师禅。如何如何。皆饾饤耳。闻寒灰同居。诚为益友。幸同以此见勉。

    答顽石上人

    善知识为人。如师子调儿。虽一欠一伸。必尽全力。老朽向为公者。诚不惜眉毛。所幸入博山之室。将谓脱体俱化矣。适见来书。犹然故吾。悲矣。足见入道之难也。若此炉鞴不化。则将为不祥之金矣。公其勉力哉。所须无足以当法眼。姑置之。幸以本分着力为望。

    上山东德王

    伏惟贤王殿下。聪明天纵。善果夙培。慈德内融。仁恩外着。深居宫壶。存想山林。此实般若因深。诚福慧两足者也。切念贫道云外野人。屡荷垂慈。眷顾殷勤。驰情再四。感激甚深。惭愧无地。昨幸亲觐威光。仰劳玉体。问道谈心。超尘脱俗。此实千载奇逢。三生庆幸。虽瞬息片时。已胜多劫矣。且感信心弥笃。采纳不疑。句句投机。心心在道。况以有限生死为惧。无常病苦为怀。此在富贵所不留心者。贤王令所刻意。斯实迥出浊世之表。归依净土之门。若非多生善根。何能如此。伏承问日用工夫。敬陈如左。

    戒杀生可以延年寿。寡淫欲可以却疾病。息妄想可以明真心。断烦恼可以出苦趣。念佛可以生净土。宽仁可以治国家。忏悔可以灭罪障。慈悲可以养臣民。歌唱盈耳。不如念佛千声。嬉游终朝。不如静坐一日。此上功德。乃却病延年。多嗣永祚之妙法也。真心本来清净。因妄想染污。而苦恼旋生。佛身元是自心。因无明障蔽。而光明不现。即心是佛。自心作佛。念佛念心。观心观佛。一念妄心起。佛做众生。一念恶心起。佛即造业。一念觉心起。众生即化佛。一念善心起。地狱即变天堂。所以道三界唯心。万法唯识。心造天堂。心造地狱。心净则佛土净。心秽则佛土秽。除此心外。无片事可得。是故心想秽浊。则夜梦梦颠倒。心想净。则梦游胜景。然而生死如夜旦。境界如梦幻。皆从自心之所变现。若人心心念佛。念念净土。则现前观想成就。过去罪业消除。临终病苦不缠。一念往生净土。即得见佛闻法。亲近弥陀。与安养极乐世界。诸大菩萨。同游莲池海会。将来垂悲愿力。转去十方度生。不被生死拘留。往来得大自在。此修行直捷法门。除此心外。皆是邪魔邪法也。故曰惟有径路修行。但念阿弥陀佛。切不可错认秽浊五欲之乐。遮障本有清净真心。失却本有清净极乐也。

    与蒲州山阴王

    忆念往昔。乞食人闲。持钵大檀之门。即辱法眼相看。忘形屈势。使野人区区。自不知其固陋。出入朱户。侧傍玉颜。若游蓬荜。而狎鸥鹭。自非达人。深证无生。两忘物我者。不能如此德香熏人。不觉点染心骨。别来十载。端若须臾。纵居冷地彻髓冰霜时。或隐隐妄想潜兴。妙音色相。俨然现我心镜也。自入台山。深赖妙师硺磨之力。然虽上愧古人。要且不失初心。颇有自信之地。未敢有负知己。自尔云散清凉。妙师振迹芦芽。山野潜形东海。亦复数年。日坐海印光中。安居澄平世界。尘境幽然。身心日远。是于大檀音问。竟归寂灭矣。适万固老衲。随缘海上。入我堀中。询及大檀所证法门。且云日深如幻三昧诸有并空。寸心无住。山野喜不自胜。尝闻轻拱璧驷马。而重坐进此道。至有善入尘劳而作佛事者。未见其人。是今见之大檀。足不负我辈知己者耳。然虽山川幽邈。且心光照明。纤毫不隔。第恐情生故自隔耳。嗟乎。此生已矣。言笑无期。惟愿大檀。安心一境。平视死生。是则把臂寂场。至无尽际。岂直千里同风者比哉。未遂接足。故托此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